走红的秃鹰小说系列
4月中旬在东京参加N君的婚礼时,又见到邻桌的经济小说家真山仁。他告诉我《秃鹰》小说系列要由电视连续剧改编为电影了。在向这位目前日本最走红的经济小说家致贺之余,我脑子里掠过一丝疑虑: 这个稍嫌过时的题材,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吗?
秃鹰据说是以死尸或濒死的动物为食的猛禽。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大肆收购破产或濒临破产企业的外资私募基金被称之为秃鹰基金。真山仁在2004年发表的题为《秃鹰》的小说,成为其秃鹰系列的第一部(2009年1月中文版),2006年发表的《Buyout》(《秃鹰Ⅱ》)为其第二部,第三部《Red Zone》于2008年6月开始连载于《现代小说》杂志,2009年4月正式出版。
2007年2月,日本国营电视台NHK将前两部合二为一,改编为同名的六集电视连续剧,秃鹰小说以及作家真山仁则由此一举成名。《Red Zone》出版后,由NHK子公司牵头的数家著名企业组成的联合制作组,将三部小说合为一体改编成电影。电影《秃鹰》将秃鹰小说热推向高潮。
我为友人真山仁的成功感到欣喜的同时,又对这一轮秃鹰热感到几分蹊跷。
笔者熟悉的几位金融出身的经济小说家(黑木亮、江上刚、幸田真音),不仅精通金融行业,成名也早于记者出身的真山仁,但却没有这么幸运,至今未见他们有一个“触电”的。因为民营电台对这种不言风月,稍嫌呆板的题材敬而远之,由国营电视台NHK大举推荐就更属奢望了。
我想,秃鹰小说热也许是因为“秃鹰”这个词触动了太多的日本人的神经。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大肆收购破产企业的秃鹰们,给大家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然而,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
当我打开真山寄来的《Red Zone》,看到“秃鹰对决红色秃鹰”的副标题之后,才隐约感到我的猜测被证实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警戒作用,才是秃鹰小说走红的真正原因。
三角合并与红色秃鹰的幻影
作为国营电视台的NHK,虽然在大部分内政问题上,保持与政府和政党的距离,以显示其独立性。但在对外关系上,罕见其偏离政府以及社会舆论的现象。细细地回味这几年“秃鹰”因为国营电台NHK而走红的全程,似乎不难看出其中日本国策的些许蛛丝马迹。
根据日美之间每年交换的《年度改革要求书》,(当然主要是山姆大叔提要求,日本照单接收了),日本政府于2005年完成了《公司法》的修改,并于2006年5月正式实施。其中的主要关注点是美方强烈要求的三角合并解禁的条款。
“三角合并”简单地说,是外资企业可以通过其日本的全资子公司,以交换股票的方式,收购日本企业。为了使日本企业有充裕的时间来制定反收购的对策,日本政府将此条款推迟一年,到2007年5月才正式实施。
2006年春季,NHK将《秃鹰》小说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时,正是上述的新《公司法》生效,日本公司忙于制定反收购的对策之际。NHK 在小说出版时隔两年后,选此题材制作电视剧,不难看出NHK为抵御外资收购而制造舆论的良苦用心。
但是,喧嚷不已的三角合并解禁条款自2007年5月生效至今,已经两年有余。其间,却没有发生一例外资通过此条款对日本企业的收购。正当“狼来了“的喊声日渐势微时,2007年9月设立的中国投资公司(CIC),又把日本人的警戒度猛然提升到五级(Level 5),中国资金尤其是国家资本对日本企业的大肆收购,似乎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开始连载的秃鹰小说之三《Red Zone》,对CIC中投的偏离现实的描述,亦可以诠释日本舆论和大众当时的心理。
然而,众所周知,中投并没有按小说描述的那样登陆日本,(不管是中投无暇他顾,还是不屑一顾),以至电影《秃鹰》不得不紧急修改脚本,今年5月上映的计划也被推迟到6月6日。
假发公司股民的选择
与宣传得有声有色的电影《秃鹰》相比,5月28日召开的假发公司Aderans的股东大会,就太不显眼了(尽管笔者倍加关注)。
Aderan是日本最大的头发综合护理公司。但近四五年来经营业绩下滑,股价大跌。美国基金Steel Partners乘虚而入,于2007年5月持股26.7%,而成为第一股东,并派出了独立董事。而Aderans董事会为排除Steel的影响,决定委托日本私募基金Unison Capital,公开收购股票(TOB),由此引出了5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的土洋私募基金争斗战。
Unison是日本最大的独立(不隶属财阀集团)私募基金之一,又有公司董事会的公开支持,按照教科书,应该是无可争议的白马骑士。
而另一方的美资基金Steel,不久前在调味料公司Bull dog sauce敌对收购诉讼案中,被东京高等裁判所判定为“滥用性并购者“(greenmailer),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秃鹰基金。
但是,5月28日股东大会的结果,可能会使NHK大失所望:股民们把选票投向了秃鹰基金的Steel,而不是白马骑士的Unison。
6月3日,笔者拜访了Unison的江原伸好代表时,他坦承此次TOB的失败,并表示已公开宣布退出收购。出于礼节,我没有当面深究其失败原因,但大多数业内人士指出其败因是过低的收购价格和不明确的重建计划。笔者认为,长期受媒体的“土善洋恶”的脸谱化宣传,而导致其误算和轻敌也是败因之一吧。
可见,在利害攸关之下,日本的投资家们仍然保持着冷静的判断能力,而不被情绪化了的媒体所左右。媒体的情绪化喧嚣的背后,是投资家和企业家的理性选择,这才是日本的现实,相信也是所有资本市场的现实。
毕竟,情绪不能当饭吃,有时,甚至还因此吃亏。
0
推荐